科学培育仔猪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,通常将其分为哺乳阶段的仔猪和保育阶段的仔猪两种,简称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。不同阶段的仔猪都有其生长发育特点,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管
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,通常将其分为哺乳阶段的仔猪和保育阶段的仔猪两种,简称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。不同阶段的仔猪都有其生长发育特点,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培育,充分发挥仔猪的生长性能[1]。
1 哺乳仔猪的培育
1.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
哺乳期的仔猪通常指一月龄之内的仔猪,我国大部分的集约化猪场的仔猪都是在1 月龄左右断奶,此期仔猪以母猪奶水为主要营养摄取来源,具有生长发育快,物质代谢旺盛的特点。仔猪刚出生时体重大约在1.0~2.0kg 之间,通过一个月哺乳期的生长,体重可增长3~6 倍,其中以蛋白质沉积为主,每千克体重约沉积蛋白质8~15g,故蛋白营养极其重要,通常除了正常哺乳外,还需要进行代乳料的补饲。猪胎盘结构复杂,对母体内的抗体进入胎儿过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,导致仔猪出生后的48h 内免疫力低下,体内抗体完全依靠初乳中的母源抗体获得,因此,让仔猪及时吃上初乳对其健康至关重要。另外,仔猪中枢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善,体温调节能力差,出生后应注意保暖,同时防止温差过大引发的感冒疾病。
1.2 科学培育
1.2.1 把好出生关
仔猪出生后头一次接触自然环境,而此时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健全,养殖场一定要做好环境消毒工作,将环境中的病原彻底杀灭,为仔猪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。除了强化消毒外,仔猪出生后第一时间让其吃上初乳,初乳中含有大量母源抗体,可经肠道黏膜吸收入血,从而抵抗外界病原的感染。另外,初乳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镁盐,具有轻泻作用,有利于胎粪的排出。为了让每头仔猪能顺利吃上母乳,建议根据母猪的乳头数量确定仔猪数,多出的仔猪由其他母猪代养,出生后2~3d 内人为固定乳头,这样仔猪能根据气味识别自己的乳头位置,减少争抢现象。仔猪出生后的24h 内应多观察,尽量让其远离母猪腹部,防止母猪卧地时将其压死。如果环境温度过低,建议出生后人工快速帮助仔猪擦干体表的羊水,可用干棉布擦,也可用麸皮在体表揉搓,防止受凉感冒。
1.2.2 适时补料
现代化的育种技术使得哺乳仔猪生长发育非常快,对蛋白摄入需求量非常大,单靠母乳喂养难以充分发挥仔猪的生长性能,特别是母乳在第3 周后分泌量下降,更需要通过补料的形式来加强营养。补饲的料要求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元素丰富,纤维量少,适口性好,不影响采食,易消化和吸收,以满足肌肉和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。规模化养殖场可自行配制代乳料,中小规模场直接从市面购买即可,尽量选择大品牌厂家饲料,除了质量相对放心外,售后服务要比其他小厂家做得更好。补料时饲养员要有耐心,最开始仔猪需要对饲料有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,可以先投放少许饲料,待其开始采食后每日酌情增加,以少食多餐的方式饲喂,不要一次性补料过多,防止食用不完出现变质。
1.2.3 紧抓管理,防止黄白痢
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很容易发生仔猪黄白痢,该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,主要经口腔传播,黄痢死亡率高,造成的损失大,一般发生于出生后48h 之内的猪,该病发病急,出现症状后基本无治疗时间,大多数猪最终因脱水而死亡,少数猪可耐过,但由于肠黏膜大面积脱落,后期生长发育不良。白痢和黄痢相比死亡率较低,发病较为缓和,出现症状后有治疗时间,大多数猪经治疗后能康复,但病发过病的猪肠道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,后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不良[2]。预防本病需采取综合措施,母猪分娩后,在仔猪吃初乳前,可将乳房区域用0.1%的温高锰酸钾水进行清洗消毒,同时保持地面、产床和产仔箱的卫生清洁。经常发生本病的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灌服硫酸庆大霉素或恩诺沙星,也可使用白头翁口服液、杨树花口服液进行预防,微生态活菌制剂对本病有一定预防作用。
2 保育仔猪的培育
2.1 保育阶段的生理特点
保育阶段是仔猪的第二个阶段,此期的猪生长发育非常快,体重迅速增加,采食特别旺盛,甚至表现抢食和贪食现象。保育猪日增重一般在400~500g 之间,高的能达到500g 以上,但由于断乳后不再摄入母源抗体,体内抗体含量逐渐下降,免疫系统还处在发育期,对外界病原感染抵抗力相对较弱,加上断奶应激的影响,很容易发生疾病。传染性胃肠炎、圆环病毒病等都是最常发生的疾病。虽然保育猪度过了哺乳期,但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仍较差,故不应忽视保育舍的保温工作,猪舍温度不能低于18℃,日温差不能过大,冬季可使用垫草保温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kxzzs.cn/qikandaodu/2021/0515/1375.html
上一篇:猪场要做好科学消毒
下一篇:农户科学养猪技术关键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