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体现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1 科学与科学精神 科学,英文名称为science,科学不是信仰,而是拿证据说话,它是一种态度、观点、方法,科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,而非知识本身。科学可以表现为经过系统化、理论化
1 科学与科学精神
科学,英文名称为science,科学不是信仰,而是拿证据说话,它是一种态度、观点、方法,科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,而非知识本身。科学可以表现为经过系统化、理论化的知识,可以用大众可以理解的各种形式来表达,也可以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。近三百年人类取得的进步,比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的几千年都要大得多,就是人类创造了发明的方法,这就是科学,因此,科学不仅是知识和由此产生的技能、技术、成果等有形的东西,更是方法论和世界观。
近几百年经过无数代科学家艰辛的努力和探索,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科学和技术,还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学范式,构建了科学共同体,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系列鼓舞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和社会的科学精神,科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,它是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、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,表现为科学家为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,对追求自然界的客观事实而不是穷尽一切真理的理性精神,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实证精神,坚持求同存异的宽容精神等等。简单梳理一下,包括以下几点。
(1)求实精神。求实精神就是一种理性精神,科学家追求的并不是穷尽一切的真理,而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,在这一过程中不带任何偏见和成见,按照事务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,不相信上帝,不迷信权威,更不盲从潮流。
(2)怀疑精神。怀疑精神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方式,是一种以证实或证伪作为基础的行为,是一种探寻客观事实的途径,怀疑是为了尽可能排除干扰信息,还原事实真相,当然,不能将怀疑当成目的,怀疑是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逻辑做为工具,不是简单的猜测,也不是武断的否定过程和结论。
(3)实证精神。实证精神是一种证实或证伪的精神,在通往科学真理的道路上,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是永远颠覆不破的不二法则,没有实证精神,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是虚无和不现实的。
(4)宽容精神。是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,既是科学家应具备的一种情怀,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要求。有了宽容精神,就可以兼容并蓄,科学就可以百家齐放,百家争鸣,学术就会繁荣,反之,科学就会停滞,进而社会也会倒退。
2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严重匮乏
当代大学生缺乏科学精神,与我国应试教育状况密切相关,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应试教育的阵地,经过十几年的拼杀,过关斩将来到了大学,应试教育的模式已经深入到骨髓,从小学开始,就定下了将来为考取好大学而奋斗的目标,因此,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。
从小学到大学,学生学习了比较多的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,包括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,但大都是学知识而不是学方法。因为很少有人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科学素养教育。每门课程都进行了系统的知识传授,但却没有一门课程告诉学生科学是什么?科学精神是什么?至于科学的意义、科学方法论、科学态度、科学行为模式等构成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,更是无从谈起,到底该如何培养科学精神,许多教师都感到非常陌生,也并不关心。在时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,急功近利和极其浮躁的利益心态,导致大学校园内的管理企业化、教学机械化、学术研究行政化、教师浮躁化、学生功利化等现象,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。
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,作为大学教育,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,还要立德树人,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灵再造和拓展的过程,要做到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统一。在大学教学中,可以追寻历史脉络,以物理学发展中重大事件为“案例”,分析物理学重大发现的社会背景和深刻影响,以交叉视野剖析物理学变革中的文化思想,注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,强调科学知识、方法、思想、精神的协调统一。而这一系列过程,突出的就表现为科学精神的培养。但现实是:大学本科阶段虽然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,但是其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养成相对来说还严重缺乏,并且普遍缺乏科学精神、科学态度、科学思维的训练。
3 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体现对科学精神的培养
基于以上分析,在大学教育中体现科学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,特别是理工科学生,而理工科专业普遍开设的大学物理课程,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是能发挥突出的作用,因此,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充分体现对科学精神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kxzzs.cn/qikandaodu/2021/0309/890.html